天津论坛2023分论坛发言汇总


更新时间:2024年01月04日 10:12 阅读次数:


    6个分论坛分别研讨了“数字时代的智慧治理”“数字治理的制度创新”“金融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复苏”“降碳减污协同发展转型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范式变革”“‘百年变局’下东北亚安全与共同发展”等具有广泛借鉴价值、强烈时代意义的重要议题,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以下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一是借助数字技术发展,推动智慧城市治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性在现代数字化系统中的关键性日益凸显,应当筑牢可信可控数字安全,平衡公共安全风险与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前沿快速发展带来的创新利益。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但数据的处理也面临一系列难题,应当抓住核心关键要素,充分发挥“人”的重要性,挖掘数字技术潜力,促进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价值共创,推进数字政府,实现数字城市治理。对于数据风险、算法风险等需要早期干预,从制度、技术和可解释性等方面加强对人工智能算法的规制,也要重视政府、运营主体和数据提供单位的收益分配。由分论坛一南开大学刘哲理、汪定、卢冶三位嘉宾撰写的咨政报告《数字时代智慧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对策建议》,经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报送市委国安办,现已被单篇采用。

    二是明确城市治理中的职责体系,促进数据治理的制度创新。面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目前城市治理还存在着机构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效率不充分等问题之间的矛盾,需要统筹数字化发展的相关保障机制与智慧化应用的相关实践。应当在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政治制度下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推进公共数据的开放,明确治理中的职责体系,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政府和社会的高水平合作。在法治层面,司法人工智能应用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了新一轮有关人工智能风险规制的讨论,应当强化治理机构之间的协调性和能动性,加强数据权益的监管和保障,积极面对由此带来的风险挑战。

    三是通过推动国际金融治理,促进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形势不断演变对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带来深刻影响,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内生不稳定性,东北亚地区金融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数字金融时代的货币全球竞争背景下,应当重视跨境数据流动,加强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合作,构建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机制平台,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面对短期经济波动必须思考长期增长趋势,遵循经济客观规律,明确立足点和着眼点,完整把握中国经济增长形式,制定相应经济增长政策。企业应注重绿色发展,发挥绿色金融在企业绿色创新中的融资、治理和监督作用。中国经济呈现的一系列不同以往的经济特征背后有其中长期经济决定因素,我国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节点,面对国内经济存在的下行压力,应当更加有效地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宏观经济进一步稳定。

    四是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国目前已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双碳”工作基础能力显著增强。要实现降碳减污协同治理,需要充分发挥降碳驱动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已有环境治理工具,强化双碳领域政策机制建设,加快谋划实施重点领域的重大工程,未来强化多维度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同时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五是借助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变革。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扩展了科学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帮助人类在社会科学认知和研究领域实现了飞跃,也带来了数据质量、安全威胁和道德伦理风险等问题。要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人工智能训练的事前、事中、事后实现有效的检测与监督,通过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研究框架和因果推断方法进行人工智能管理与治理,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实验、试点项目和持续学习,注意人工智能的道德后果。

    六是准确把握大国关系,加强东亚区域合作。在全球层面,权力架构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在区域层面,以中国和美国为主导的两极体系在亚太地区已然形成,中国和美国之间达成了结构性的权力持平,但受到地位界定、利益分配、规范重建等因素的影响,地区秩序的重塑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东北亚地区邻国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要加强大国间的战略互信,尤其是中美间的战略关系,提倡大国间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其次,注重与邻国的诚信、真诚、互惠和包容性关系,发挥地区调解作用,促进国际关系正常化。最后,尊重国际关系和秩序,重视规则。此外,东亚国家要加强区域一体化和地区合作,实现更好的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