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主持论坛主旨演讲。他指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先进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为技术和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期待各位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时代的智慧治理、制度创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共同发展等六个前沿领域,广泛交流研讨,为推进世界各国数字化发展以及加速数字中国建设提出创新性建议。
2023年天津论坛主旨演讲系列报道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美关系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围绕“中美关系与我们全球化、技术互联世界的未来”这一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她开宗明义地指出,当前世界遭受国际军事冲突、气候变化、粮食危机、新冠疫情等多重风险困扰,我们在过去75年中看到的全球相对和平、安全与繁荣的局面正面临严峻威胁。究其根源,上述现象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全球化趋势的逆转。全球化曾经给世界带来经济繁荣,人员、物品和思想的自由交流,以及紧密的国际合作,而如今,全球化趋势正陷入衰退,军事与政治冲突、市场保护主义势头甚嚣尘上。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引擎是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当前中美之间的竞争和互不信任加剧了全球化趋势的衰退。近期而言,全球新冠疫情是引发中美关系下行以及去全球化潮流盛行的重要导火索,但我们目前并未真正总结经验教训,也没有关注疫情对世界秩序以及中美关系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在疫情冲击下,各国对供应链跨国分布和国际人口迁移的敏感度骤升,纷纷出台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以缓解疫情带来的社会冲击,致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就已不断收紧的全球经济开放格局进一步恶化。鉴于疫情增加了全球经济脆弱性和人们对政府保护的需求,部分保护主义政策或有其合理性,多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情逐渐受到控制,去全球化势头却并未停止。
董云裳观察到,疫情引发的国家间政治分歧与冲突在疫情缓解后依旧持续,在大国竞争的旗号下,以“去风险化”“自给自足”“多元化”为名的保护主义政策层出不穷。例如,美国于2022年推出《芯片法案》,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推动半导体制造业回流。此举虽受疫情期间供应链崩溃的影响,但更核心的动机是美国对中国的科技竞争。面对美国对华政策造成的国际环境恶化,中国在供应链、数据等方面的对外政策也在收紧。在过去六年中,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特别是在高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竞争,呈现出“零和竞争”的特征。
董云裳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以上现象可能导致的结果,并且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破解当前的困境。通过审视疫情的经历可以发现,新冠疫苗的研发之所以能取得快速进展,得益于国际研究人员的通力协作,而这正建立在数十年来科研全球化的基础上。全球疫情这样的外部冲击应成为改善和加强国际合作的动力,而非“以邻为壑”行为的催化剂。目前全球面临的一系列其他挑战,也都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中美两国合作应对。
最后,她寄望中美两国能就推进科学突破和促进人类进步达成合作。虽然目前合作还面临着许多障碍,但若要取得进展,就必须承担风险,抓住机遇。她期待中美两国的领导人能够展现出应有的魄力,为能够拯救无数生命的人道主义事业,共同推动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