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王柏尊】从全球城市化进程、第四次工业革命,到AI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由南开大学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共同出资主办的以“科技赋能城市与区域治理创新”为主题的天津论坛2019于周日成功落下帷幕。
会议期间来自中国、韩国、英国、美国、瑞典、印度,卢旺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学者、政要、企业家深度讨论了“智慧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创新”、“ 创新型城市与企业家共振共融”、“ 城市数字化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城市和邻里”等20多个具有广泛借鉴价值的重要议题。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从AI应用、城市数据库、5G建设到区块链,与会嘉宾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如何把科技应用到对城市的规划与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克 图片来源:南开大学
提到城市治理,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基础性的话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人口集中,城市的服务效率就比较高,比如能源、垃圾处理、交通以及各式各样的社会服务都比分散在农村的效率要高得多。所以城市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升级。
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朴仁国在主持主旨演讲时表示,当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根据联合国《世界展望报告》,上世纪50年代,全球有5.7亿人口在城市居住,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42亿。目前,全球有近50%的人在城市生活,而预计在2050年,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8%。
中国的城市化脚步令国际社会惊叹,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在主题演讲中感慨道:“中国只用了35年就完成了五亿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
与会专家表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积极的,然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必然会造成一些治理上的滞后,从而导致很多令人头疼的“大城市病”,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热力供应不均、堵车现象严重等。
龚克认为,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必须面对的一项挑战。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面对‘大城市病’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往回走,不可能推行一个所谓‘农村化’的过程 ,即把大家分散到地球各地,那样会极大地增加能源供应、社会服务以及交通的成本。所以,我们必须向前走。”
龚克表示,解决“大城市病”的关键,不在于逆转城市化,而是在于推进智能化社会的建设,合理运用人工智能(AI)、第五代移动通信(5G)、城市数据库等技术。
在龚克看来,智能城市建设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也是当下大家谈的比较多的话题,即“智能基础设施层”,包括电力和清洁用水的智能供应、5G、物联网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在“智能基础设施层”的基础上,“智能经济” 、“智能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 图片来源:南开大学
龚克的观点得到了在场专家学者的印证,汉斯在主旨演讲中表示,AI技术将在生产、交通、金融、教育等领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教授叶嘉安在演讲中表示,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方向,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是很早便开始着手规划智慧城市,并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龚克介绍说,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全球30几个智慧城市的调查,以里约热内卢为例,科技的应用使得该城市每年可以减少300个非正常死亡案例。这样的结果是得益于实时监控的应用,提高了犯罪门槛,减少了抢劫、偷盗、枪杀等犯罪行为。
虽然AI已经进入应用阶段,然而多位学者认为依然存在的弊端和挑战不容忽视。其中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更多AI技术的应用会不会造成很多人失业?对此,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凌晓峰认为,确实存在AI技术可以代替很多人类基本工作的情况,以至于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失业,但是社会有了AI技术会更加高效地优化各种各样的物质分配。同时他认为,有很多领域的工作短期内还不能被AI代替,例如思维分析决策性的工作、创作型工作、交流合作型的工作。
龚克对此问题的理解则更为乐观,他认为,从宏观上讲,三百年的工业化革命证明,技术的不断使用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技术引入减少就业。从具体的岗位来讲,某些岗位可能会被替代。但是如果社会采取措施来帮助驾驭人工智能,就可以给社会就业带来结构性的变化。
在保持乐观同时,龚克也指出,AI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交流合作等方面是有欠缺的,作为城市管理的辅助工具,目前看还不够成熟,对数据过度依赖,缺乏弹性还有能耗问题,还有要面临的法律和伦理问题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朴仁国 图片来源:南开大学
为期两天的天津论坛共进行了六场主旨演讲,两个圆桌会议,一个国际专场、四个分论坛研讨,除了AI的发展与应用,与会嘉宾还集中讨论了“城市空间治理的改进”、“东北亚区域政治”等时下热点话题。
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对众多议题表达了观点的同时对数个议题也产生了一定的分歧,但是论坛闭幕式主持人、原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表示,这正是天津论坛的目的和价值:为广大学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在这里交换意见,互相借鉴,共同推动各相关领域的发展。
龚克告诉《环球时报》,这个论坛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跨国界、围绕着城市发展主题的平台。“南开大学讲‘允公允能’,“公”在不同的时代下,有不同的内涵。在今天走向智能化、全球加速,特别是中国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时代,我们的‘公’应该跟社会发展主题联系在一起。天津论坛的创立,城市发展主题的选择,其实基于了我们很重要的这样一个认识。南开大学的校训‘允公允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通过我们所有的工作来体现这种社会责任感。”
责编:杨阳